汪鋆植,男,土家族,1966年3月生,医学博士,教授,博导。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副院长,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,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分会副会长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湖北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。
专注于土家族食药两用植物和菌物活性成分分析、质量控制、活性评价和开发应用研究,推荐了湖北海棠、皱皮木瓜等23个土家族药材入选《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》,并主持制定了其中13个药材的质量标准。创建了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,任所长;创建了湖北省生物酵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任主任。主编《抗病毒中药学》,副主编《土家族药学》、《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》、参编《中药药理学》等专著或教材7部。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、省、市级各类项目10余项,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余篇。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4项;获发明专利12项。2012年获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 秀专家称号。
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2011年6月经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成立,现有研究人员17人,其中教授及主治医师7人,副教授10人。
研究所依托三峡大学管理和运行,针对丰富的土家族植物、微生物药物资源,整合生物学、化学、药学、中医学等多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进行研究。形成了土家药资源与质量,土家药活性成分分析与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,土家药活性评价、作用机制研究与开发利用,土家医药传承与临床应用研究4个研究方向。主要开展土家药质量标准研究,抗肿瘤、抗炎、抗病毒等新药研究,调节免疫及代谢等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等。
研究所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分会工作,牵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分会药物研究与利用学组工作;积极推动土家族医药标准化工作,参与《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》制定工作,推荐并承担了近30个土家族药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工作。
研究所立足食品医药行业,依托区域丰富的植物、微生物资源,突出土家族药食两用品种特色,已对木瓜、金银花、栀子、葛根、橘皮、鱼腥草、桑叶、湖北海棠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植物及内生菌进行了利用研究。并对桑黄、硫磺菌、蜜环菌、猪苓、茯苓、灵芝、大白栓菌、大球盖茹、酵母等珍稀野生菌开展培养、产品开发等研究。开发了海棠茶、木瓜酵素等多系列的功能食品及酶制剂。